纵观李清照的词,恐怕“愁”字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。但是愁与愁不一样,前期作品里的愁看似浓,但实则没有多么痛苦,晚年的作品里的愁,看似淡,实则痛苦不堪。写尽这种痛苦的作品,首推《声声慢》: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晚来风急?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!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
首先,这首词突破了传统的先写景的手法,而是直接抒发自己的心情。那种六神无主的心绪是无形的,词人却用“寻寻觅觅”这样有形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出来。
寻求不成,环境对她的回答是“冷冷清清”,于是她倍感“凄凄惨惨戚戚”,直接表现自己的心理。前三句一上来就直抒胸臆,首句就带出惆怅悲哀的气氛,反映出词人饱经离乱、孤苦伶仃的身世之感。
艺术上采用铺叙的手法,多层次地展现自己的心境,先写寻求,再写无成,再到结果,由浅及深,逐步展开人的精神世界。
表现手法上独特新颖,以叠语入词在诗词里并不少见,可是这样连用十四个叠字却非常少见,加强了感情的渲染。前人评语“情景婉绝,创意出奇,自然妥帖,大珠小珠落玉盘”。
十四个叠字中,除“寻寻觅觅”外,还都用的是齿音,读起来使人有凄清、清细的感受,从声音方面加强感情的表达。前三句写全天的感受,表达女主人公羁苦无告的心情。
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,表面写气候,实际上也有家国身世之感。以下分层描写乍暖还寒时候的心情。稍许淡酒,酒少风急,由此铺叙心境。这里选择了典型的意象、动作行为来表达感情。
第一种典型是饮闷酒,同时开始以向晚为重点,展开抒情性铺叙。
第二种是看过雁,突出看雁的过程,秋雁是特殊的景物,人在南方,看雁从故乡飞来,且又是过去生活中常出现过的。因北方沦陷不得不客居江南,这里就把家国之痛也写了出来。与雁客乡相逢,引起对往事的回忆。
第三件事是赏菊花,表面写花,关合着人身形的憔悴,心境的凄苦。过去生活中常有的三种事,足以反映她内心极度的痛苦,蕴含着物是人非,生离死别的身世之痛。
“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”,两句写出词人度日如年,煎熬的愁苦心情,具体交代词人所处的环境,临窗而望,独自一人。艺术上以口语入词,并且押的是险韵,后人评“用浅俗之语,发清新之思,词意并工,闺情绝唱。”
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,点点滴滴”,以下这几句意象密集,“梧桐叶落秋意深”,梧桐在古典诗歌里是与哀伤相关联的一个意象。
凄凉的黄昏时刻,典型的时间,而且是“点点滴滴”的雨,写景又融情于景,写雨声,也写人心。雨打叶,落地,响在人的心上,层层铺叙。
产生凄凉心境的原因,又不是一个愁字能说得完的。提示人们除了离合悲欢、春愁秋恨以外,还有时代的、民族的大仇。把更深层的忧愁写了出来。
寄慨遥深,总括上文,说除愁之外,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。与早年写愁不同,早年是生离之愁,个人之愁。这里是个人之痛与亡国之痛交融的愁。
此词反映了动乱时代对不幸妇女带来的巨大苦难,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。全词以写景抒情为主,秋景为衬托,烘染出凄凉惨淡的意境。结构上打破了上片下片的分界,全词一气灌注,开始总抒心境,中间层层铺叙,结尾收束上文。
结构严谨完美又含蓄有味。作者把疾风、飞雁、梧桐、细雨组合在一起,创造出凄凉深远的意境。创造性地运用了大量生动的叠词,毫无堆砌之感,显出自然贴切,加强了感情的渲染。
标签: 李清照、 原文、 表达、 感情、 声声、 怎样、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bminku.com/bmxx/5ba2693e8069ee89bd75.html
上一篇:钓鳊鱼离底的一般距离分享野钓鳊鱼的4个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