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感温度这个概念指的是人们感觉到的温度,不同于表观温度,它考虑的不仅是空气温度,而且还加入了人体的辐射散热、蒸发散热、风寒温度等多个因素,从而反映出人体实际的感受温度。
具体来讲,体感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:
空气温度:人的感官会直接感受到空气温度的变化,比如炎热、温暖、凉爽、寒冷等。
相对湿度:当空气湿度较大时,人体很难发散体内的热量,因此会感觉空气很闷、很热、很难受。
风速:如果风速过大,它会促进人体的散热,从而使人感觉到更凉爽的温度;反之,风速较小时,人体散热难度较大,感觉温度更高。
辐射温度:太阳辐射是唯一能把地球暖和的热源,而它对人体的感知来自于照射至人体上的阳光直射线。
个人身体条件:如代谢率、年龄、饮食、运动、性别等条件均会对体感温度产生影响。
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。同样的位置面对同样的温度,不同的人体感受也会不一样,这是因为人体散热的方式和效率存在巨大的差异。
举个例子来说,空气温度为30℃,如果没有风,人们的体感温度会较高;如果有一股柔和的风吹过,那么体感温度就会变得舒适。
另外,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标准,叫做湿球温度。湿球温度指的是当一个湿润的海绵渐渐干燥的过程中,其表面的温度所达到的平衡点,也可以表示为当环境中的相对湿度饱和时,经过一定时间达到稳定状态湿度的温度。
这个温度能够很好地反映人体对湿度变化的敏感程度,通常会被使用在空调控制器中。
由此可知,表观温度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人们实际的感受,如果只想了解环境的温度,可以使用温度计等仪器进行测量。但实际上,人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感觉体验,而体感温度则能更全面地反映出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舒适度。
如上所述,体感温度不仅与空气温度有关,还受到风速、湿度、辐射热、末端温度等方面的影响。
风中带有冷空气,如果风速较小,人体周围很少有新鲜空气,人体的辐射热、传导热、自然对流散热难以发挥,体感温度则会更高。而适度的风速,可以促进空气与人体表面的接触,增加了散热的迅速,提高了体感温度的舒适性。
人体的散热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蒸发来实现的,人体表面的汗液在发汗的热量作用下,从汗腺分泌出来,且随着汗液的挥发,体表的热量也会随之减少。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。而湿润气候会使体表的汗液很难蒸发,使散热机制被削弱,也会增加湿热的感觉。
在夏天,人们往往会选择在树荫下避暑,这是因为树荫下的辐射热会较小。而在普通的柏油路面上,由于路面会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辐射热,再反射回来,使地面的温度远高于周围环境温度,蒸发相对困难,更加显著的产生体感热。
人体的末段行血管是包括足部、手指、耳朵等末梢部位,这些地方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较慢,通过较细小的血管输送,导致散热不足,这也是为什么在寒冷的天气里,手、脚容易感冒冻疮的原因。
当体感温度太高或太低时,都会对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。
在高体感温度的环境下,人体会有发热、头晕、口渴等现象,而过度的晒太阳则会产生恶心、呕吐、中暑等症状,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。
高温会导致人血液的黏稠度加大,心脏负担加重,最终诱发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出血等疾病。
此外,热浪还会对肺和心脏造成严重伤害,诱发哮喘、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,甚至可能导致猝死。
低体感温度则会加重身体的冷损伤、使得人体易患病、抵抗力降低、冻伤、感冒、流感、胃肠疾病等。
也有研究表明,低温还能影响人的心理健康,容易引起疲劳、失眠、抑郁等现象。人体内分泌会跟随环境变化产生调整,低温会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,抑郁难堪不少人改善,同时较长时间地处于寒冷的环境中也会增加人们的压抑感。
面对炎热的环境,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
收获大豆时,首先要选择好的大豆基团和不易晒伤的时段进行,还应尽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日照下。晚上和早上较寒凉的时间段适合在户外活动,白天可以选择在室内耗着。
肌肤需选择透气吸汗的材质,能够调节肌体温度,透气的材质有纯棉、真丝、麻等。颜色上最好选择浅色系,比如白色、米色等,在烈日下穿深色衣服并不会增加凉爽感,相反还会造成更多的吸热。
在炎热的天气里,人的身体会变得很快干燥,出汗的也会比较多,这个时候需要补充充足的水分,以避免身体的脱水。
与直接晒太阳获取阳光不同,防晒霜是一道“屏障”,它能够有效地阻挡UVA和UVB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,同时制造舒适的凉意。现代的防晒霜中也添加了抗氧化剂,避免皮肤肌肤氧化和衰老。
有研究表明,被阳光暴晒过久,体温会上升。专家建议,为了保持一个稳定的体温,避免日晒对身体的损伤,遮阳工作一定要做好。
在炎热的天气里,尽量选择一些轻量级的运动,如瑜伽、散步等,既可以锻炼身体,又能帮助身体散热。但一次性出汗过多也会让体温快速上升,因此需要搭配相应的休息,让身体放松,恢复到正常的状态。
总的来说,体感温度与表观温度不同,它更全面地反映了人体在不同情况下对温度的感受。在日常生活中,了解体感温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健康问题。
防晒、饮食调适、穿透气衣服、保持室内通风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方式中也逐渐得到了重点关注,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也可以看到更智能和方便的方式去适应炎热夏天。
标签: 体感、 温度、 表观、 含义、 实际、 区别、 解释、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bminku.com/bmxx/927e4015d4697079300c.html
上一篇:黄瓜软了还能吃吗判断黄瓜软化后是否适宜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