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军舰的航速,想必很多朋友都听过下面的描述。例如,某艘潜艇的水面航行速度以“节”为单位,而在深水中航行?速度是多少“节”?这与我们习惯的“km/h”概念完全不同。
那么,什么是“节速”,为什么航海者使用“节”作为速度单位而不是熟悉的“公里/小时”呢?
首先要知道的是,“节速”是一种速度单位,专门用来测量船舶在海上的速度。如果换算成我们所知的陆地速度,那么一节大约等于每小时 1,845 公里。
如今大多数军舰的航速约为30节,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一小时内行驶超过50公里的距离。那么这个独特的速度单位从何而来呢?
原来,在航海时代初期,尽管航海技术很发达,但由于没有专门用来记录航行的时钟或装置,所以很难确定船舶的速度。
然而,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水手,想到了用一个漂浮的身体,带着一根绳子扔进海里,然后根据用沙漏计时的原理,他用了内内在这段时间拉的绳子的长度。
所以通过精确地计算出当时的速度,后来人们将绳子等距离地制成了许多小部分,并将所有记录速度的绳子均匀地分成了几个小部分。
只要测量出绳子在相应的单位时间内的速度,就可以根据拉动的结数来计算出该时间内相应的速度。
这样,“节速”就成为海上航行的船舶用来记录航速的独特单位。不仅是船舶,海水流速、海上风速等,都以“节”为基本单位。
在国际上它被称为“节日”。用英文“Kn”表示。一节的航速相当于每小时航行一海里,换算成陆地速度为每小时 1,854 公里。
所谓“海里”,实际上是海上的长度单位。原本在地球子午线上的长度是一分钟。不过,由于地球是一个略呈椭圆形的球体,所以一分钟在各个维度都有一定的长度。
例如,在赤道,一海里约为1843米,而在极地,一海里约为1861米。
为了达成大家的共识,方便计算,20世纪50年代初,国际社会公认1852米为标准海里。我国也承认这一标准,并以代号“M”表示。然而,现在的航海测速仪已经非常先进,不再使用节来记录速度。
虽然“抛绳记节”已成为过去,但节的速度依然存在。那么,按照这种速度记录方法,如果我们“辽宁”舰的航速33节换算成陆上速度的话,大约是每小时61公里。
按照这个速度航行,我们的辽宁号最多可以行驶7000海里,也就是13000公里。
对于航母来说,这也意味着需要很大的空间来储存燃料,搭载的人员数量以及基于航母的飞机的燃料都会减少,续航能力也会受到限制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以我国海军近年来“下饺子”般的发展速度,未来山东舰与大家见面后,肯定还会有更先进的核航母等待加入海军。
它们只需要考虑航空燃油和其他辅助设施的燃油供应,不需要燃烧大量的能源来提供动力。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来运载飞机、武器装备、人员等,航程也会增加。
标签: 航海者、 航速、 速度、 单位、 等于、 作为、 公里、 多少、 为什么、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bminku.com/bmxx/4c9523448ed401a5f927.html
上一篇:外企一般每月多少工资杭州外企程序员的真实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