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出自哪里(悬梁刺股形容什么样的人)

文章编号:4244 更新时间:2023-08-29 分类:便民信息 阅读次数:

资讯内容

"头悬梁"、"锥刺股"的故事,分别出自《汉书》和《战国策》,后人把这两个故事组合在一起,用"悬梁刺股"这个成语,来形容那些刻苦学习,发奋用功读书的人。

" 头悬梁 "出自《汉书》,原文是:孙敬,字文宝,好学,晨夕不休。及至眠睡疲寝,以绳系头,悬屋梁。

东汉时期的孙敬喜欢学习,不分昼夜的读书,有的时候撑不住了,就会打瞌睡,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,孙敬就找来一根绳子,把自己的头发(古时候男子留长发)拴在房梁上,并拉紧。

每当自己打瞌睡的时候,一低头,绳子就会猛地一拽,自己感觉到头皮疼,就没有那么困了,于是继续读书。

孙敬靠着头悬梁这种方法,给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,饱读诗书,后来孙敬成为了有名的政治家。

" 锥刺股 "出自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,原文是:(苏秦)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

战国时期的苏秦,也喜欢读书,他夜里也时常犯瞌睡,故事发生的时候,苏秦已经是个成年人了。

所以他就对自己比较狠,他每次犯困的时候,就用尖尖的锥子扎自己的大腿("股"是大腿,不是屁股),用疼痛让自己保持清醒,继续读书,有的时候扎出血来,一直流到脚上。

这股对自己的狠劲儿,颇有几分"容嬷嬷"的气势,不过容嬷嬷生活的世代比苏秦要晚,可能容嬷嬷还是跟他学的呢。

苏秦值得说的事情就比较多了,他拜入了当时比较有名的鬼谷子门下,属于当时百家争鸣之中的纵横家,后来苏秦周游列国,最多的时候,手里边一共有六个国家的相印,相当于是把楚、齐、魏、韩、赵、燕六国的力量都凝聚了起来。

后来的前倨后恭、藏书数十等成语,说的也都是苏秦。

古人没有很多提神醒脑的方法,就只能用疼痛强迫自己清醒,挤时间用功读书。现在有很多的咖啡、清凉油等东西,我们对读书的热情却不是很高了。

标签: 锥刺股悬梁形容出自故事哪里什么样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bminku.com/bmxx/e1be9bd77a22fe832582.html

上一篇:五菱宏光是前驱还是后驱五菱宏光是前驱车还...
下一篇:军绿色裤子怎么搭配推荐军绿裤子的搭衣方式...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