版次是什么意思(文件图书等中常见的版次究竟有何寓意)

文章编号:3417 更新时间:2023-08-29 分类:便民信息 阅读次数:

资讯内容

一、作者

作者是其作品最好的背书。如果作者的研究背景、生活经历和所写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,那么作品一般会有其独到之处。至少不至于狗屁不通。

一般来说,作者一栏可能是个人、机构,也可能是多人合著。机构作书常见于一些商业咨询机构,高校课题组,专题编委会等。其所著书籍的工具性,实用性会更强一些。

常见的编写方式有「著」「编」「编著」等。

「著」是指本书由作者原创,而「编」则是作者对他人作品进行的汇编,原创性较低;「编著」是指作者在汇编的同时加入了一定自主创作,原创性在两者之间。

二、出版社

虽然无论哪一家出版社,都有可能出好书和烂书,但不同出版社的出版平均质量,以及出版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。

比如商务印书馆就偏向于学术·社科类图书的出版。凡是这类图书就没有质量不好的,典型代表如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」系列。

如果要看古籍,肯定首选中华书局出版的书。因为哪怕同样一本《道德经》,不同出版社的印刷质量、排版效果、错字审校等都是不一样的。

其他的比如翻译领域的译林出版社,商业领域的中信出版社,经管·技术类的电子工业出版社等,也都在各自领域内出了很多好书。

虽然出版社不决定一本书的质量,但在选书时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。

三、版次&印次

印次版次适用于那些出版时间较长的图书,主要用来判断书籍的更新频率与畅销程度。

版次是指书籍的出版次数。比如我5年前出版了一本书,一年后我觉得其中有些内容不合适需要修改。修改之后重新出版,那么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版次,是这本书的第二版。

而印次则是指每次出版印刷的次数。如果一本书出版之后非常畅销,市面上很快卖完了。这时候出版社再次印刷,就是增加了一次印次。

如果一本书一版再版,那就说明作者对自己的作品十分看重,并且一直与时俱进。

如果一本书卖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,版次和印次都很高,那么说明这本书确实有独到的魅力。这应该是我们平时判断一本书时最常用的参考方式了。

四、网友评价

这种判断方式主要有两个维度:评分与书评。其中,书评又可以分为长评和短评。

目前可以用来看书籍评分的平台有很多,比如国内的豆瓣,国外的Goodreads等。

当然,评分不是绝对的。两本书如果评分相差不多,很难说明哪本书的质量一定更好。

这时候可以看看书友的书评。短评一般是书友的情绪性、结论性表达,或者书中经典段落地摘抄;长评一般是对书的整体评价,或者书籍的背景解读等。

根据书友的评价,这时候对书是否适合自己应该有了一个大概的把握。

五、目录

目录是帮助我们把握一本书最快的方式。尤其是对于非虚构性书籍来说。

基本上浏览完目录,就能够搞清楚这本书的中心论点,分论点和论证结构。

这时候,这本书到底能不能帮到自己,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到自己,我们心中差不多有个底了。再结合前面讨论的几个因素,选到合适的书应该八九不离十了。

番外:看都不用看的点

本来不想说这个点的,但近些年来出版社越来越喜欢搞这一套,我就不得不说两句。

拿到一本书,才刚刚看了封面,书封就是七八个人的推荐语,有些推荐人的名字甚至打得比作者都大。

翻开书本,还没看到序言和目录,首先给你十几页的推荐语,某某CEO,某某专家,某某创始人联合推荐,把这本书吹得天花乱坠。

通常我买到一本书,第一步就是把这些推荐语页面全部撕掉,看着实在闹心。说实话,我很怀疑这些推荐人到底看没看过他们推荐的书,怎么好意思厚着脸皮说那些言不由衷的话。

更烦的是,有了这些推荐还不够,书的背面还要留出四五段话的篇幅,再次展示推荐语,生怕世人不知道这本书多么惊世骇俗一般。

事实证明,一本书质量的好坏跟推荐语没有什么关系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,书的质量和推荐人的数量呈反比。

建议大家对推荐语贼多的书谨慎购买,还书本一个整洁的样貌。

标签: 版次寓意文件意思图书常见究竟什么

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bminku.com/bmxx/6089703c8cea6f9fc2c8.html

上一篇:一桶纯净水含有多少升给出一桶纯净水的大致...
下一篇:什么东西可以辟邪哪些物品可以用来辟邪...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