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伯数字,在中国又叫做“数字0-9”,它是一种基于阿拉伯语基础,经过改编的数字序列,其由1-9这9个数字与数字0这个数字符号组成,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数字表示。
阿拉伯数字虽然被广泛使用,但并不是每个国家在最早的时候都接受了它。在中国,数字曾经采用过多种不同的形式。那么,阿拉伯数字是什么时候传入和使用的呢?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在人类发展早期,计数方式十分粗糙,往往是通过 fingers and toes(手指和脚趾)来进行统计。有了手指和脚趾,人们可以数出0——9共计10个数字。这就是后来世界各地计数方式的基础,包括中国。
在最早期,中国人是通过勾画符号旁边的线数来进行计数,每个人还会用自己的符号,也就是最原始的“数字”。如图所示:
在史前社会,人们开始探索更加高效的计数手段,并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建立了刻划象形的数字符号。这些数字符号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甲骨文中,但是,并不存在一种标准的数字计数方法和符号系统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,印度、波斯和阿拉伯等地区发展了自己的数字系统,其中阿拉伯数字最为普遍和流行。
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的数字系统,以低粘土板的形式出现在公元3世纪中叶的古印度文化中。这些数字后来被阿拉伯人引进,并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被全世界广泛地接受。
唐朝开始与阿拉伯和波斯的贸易往来得到发展,新事物也随之传入中国。虽然不确定具体的传入时间,但是阿拉伯数字在唐朝时期已经开始被使用。
唐代以后,阿拉伯数字逐渐取代了中国古代数字的使用,成为主流。但是,阿拉伯数字形态的进一步统一和完善还花了数百年的时间。
《数经》成书于宋代,确立了用现在的算式计算的概念,是中国阿拉伯数字形态定型的重要历史文献之一。
阿拉伯数字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和得到广泛认可,与其自身的优势密不可分。与之前的数字系统相比,阿拉伯数字有以下优点:
占用空间较小:阿拉伯数字为10进制,由0-9组成,而其他数字系统如汉字,需要用到较长的字符表示较大的数字;
易于书写:阿拉伯数字的笔画结构简单,写起来十分方便快捷;
易于运算、较为人性化:阿拉伯数字采用的是10进制系统,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模式,并且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种算术运算。
综上所述,阿拉伯数字在中国的传入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,但是它在中国的广泛推广使用还需要经历数百年的时间,历经数代的改革和完善,最终才得以形成现在大家熟知的“数字0-9”体系。
阿拉伯数字的传入和使用,凸显了中国不断开放与交流的态度和追求高效计数体系的决心,这也为今天的信息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。
标签: 阿拉伯数字何时传入中国(阿拉伯数字是什么时候传入和使用的)、本文地址: https://www.bminku.com/bmxx/11571e2c2ff9b1a89c6a.html
上一篇:家中不宜种龙柳为什么家里不适合种植龙柳...